“借”景蛻變:昔日打工仔今朝成老板
“借”景蛻變:昔日打工仔今朝成老板
吉祥湖畔,風景如畫;紅木產業,各具特色……盛夏時節,走進東陽市南馬鎮花園村,游人如織、移步換景,是一幅欣欣向榮、繁花似錦的美麗畫卷。
從“村名花園不長花,草棚泥房窮人家,種田交租難糊口,擔鹽捉魚度生涯”,到“村民比市民富,村容比城市美,生活品質比城市高,田園風光和城市文明高度融合”,多年來,花園村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上走在全國前列,實現從小到大、從弱到強、從窮到富的華麗蛻變,走出了一條從“兩創”到“兩富”,再到“兩美”的發展之路。2019年,花園村實現營業收入602億元,擁有個私工商戶達3768家,村民人均年收入達13.5萬元。
近年來,一大批新花園人懷揣著美好的創業夢想,扎根第二故鄉。其中,85后衢州小伙徐敬,用10年的創業經歷,演繹了一段精彩的故事,也折射出了花園村這些年的發展變化。
【創業】 從裝車打包工人逆襲成老板
自信、開朗,這是徐敬給記者的第一印象。10年時間,從一名普通的打工者蛻變成為物流公司老板,徐敬感慨萬千。他用了一個關鍵詞來形容——感恩。
2010年,剛剛24歲的徐敬部隊轉業后,懷揣幾千元錢只身來到東陽花園村打工。“部隊轉業后,沒手藝、沒資源,找工作四處碰壁。”徐敬說,花園這座美麗的村莊是我人生的新起點。
為了養活自己,更是為了爭一口氣,他很快成為花園村紅木家具企業的裝車打包工人。“當時花園紅木家具企業開出的條件比其他地方企業好很多,一天算下來能賺300多元,其他地方只有150元左右。”奔波在裝車打包一線,徐敬從來不怕辛苦、任勞任怨,從最基礎的工作做起,不斷積累著工作經驗。
很快,徐敬在這里結交了一大幫朋友,并決定不再打工,自己創業。他創辦了花園眾鑫快運公司,闖入了自己打工時期最熟悉的物流行業。
“誰都是隨著時間一步一步成長起來的,最開始打拼的那幾年,深耕的正是物流行業。”對于打工時期的歷練,徐敬認為它們是創業之路的奠基石。
多年的經歷也讓他充分了解市場,不少紅木家具企業的老板都對這位衢州小伙子信任有加。“徐敬辦事,我們放心。”東陽市華廈大不同紅木家具有限公司董事長陳田華說。
10年的打磨,花園眾鑫快運公司從一家小作坊,成長為一家專業從事公路汽車集專線運輸、貨物運輸及物流配送為一體的大型物流企業,公司員工也從最初的兩三人擴大到如今的60多人。“如今,公司生意越來越紅火,干起活來也有勁。”作為跟著徐敬打拼9年多的老員工,安徽人趙冠付自豪地說。
【生活】 家庭事業雙豐收
“如今生活越來越好,家庭事業都很美滿,花園是我的第二故鄉,這里裝下了過去這么多年的珍貴回憶。”夜幕降臨,走在吉祥湖畔,回憶往事,徐敬嘴角上揚。他在這里成了家,生了兩個兒子,還買了地基造了房子,生活有滋有味,家庭事業雙豐收讓他備感幸福。
“許多活在最開始時就是通過朋友口碑相傳介紹來的,這樣我的事業才開始不斷擴展。”徐敬說,在花園村,從一開始他就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溫暖。他的妻子劉小兵是四川人,同時也是他們公司的出納,是他創業路上的伴侶。而在花園村創業10年的徐敬一家,早已經融入了當地的生活。隨著公司發展越來越好,劉小兵說,以后要把父母也從四川老家接來,讓他們享受花園村良好的養老環境。
“雖然說不是在花園村土生土長,但是關于花園村,我們跟外面說還是覺得挺自豪的,有朋友過來都會帶他們去逛逛,邊走邊介紹十年前這邊是什么樣的。”徐敬說,“我剛來的時候,花園村還是一個小村莊,如今成了一個大城鎮。花園村這片土地成就了我,我一直都記著花園村父老鄉親和社會各界對我的幫助和關愛。”
【未來】 與美麗的花園村共同成長
記者在花園紅木產業國際物流中心一期看到,花園眾鑫快運的工作人員在忙著裝車發貨。
“花園這個地方經濟發達,很適合創業!”說起十年的風雨創業路,徐敬感慨頗多:“作為一個新花園人,來到花園創業,并且在短時間內快速發展,取得一些成績,除了自身要付出勤勞、智慧和努力外,還要歸功于花園這個提供創業搖籃、孵化企業家的熱土。”
花園村有690年歷史,解放前是一個遠近聞名的窮山村。1978年,花園村民人均年收入僅為87元。“一窮二白,一貧如洗,一無所有,用這些詞來形容花園村,并沒有夸大其詞。”花園村黨委書記、花園集團董事長兼總裁邵欽祥回憶說,缺水缺地缺資源,老百姓要想靠農業發家致富不太可能。
真正讓花園村闊步發展的推動力,來自于一個人。
2003年6月11日,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考察花園村,對這座美麗鄉村點贊。也在這一年,浙江省啟動實施“千村示范、萬村整治”工程。
“這些年,花園村全體村民都謹記習總書記在花園村考察時的指示精神,黨員干部也用其武裝自己,帶領廣大花園人干實事、解難事、做好事,努力做大做強做美花園村,讓花園人過上更加幸福、富裕、美好的生活。”邵欽祥說。
經過這些年的發展,花園村形成了花園原木市場、板材市場、雕刻·油漆中心、產業核心區塊、紅木家具城以及紅木長廊等紅木家具全產業鏈和產業群,涵蓋了從原木、板材、鋸板、烘房、雕刻、油漆以及紅木家具設計、生產、銷售的所有產業環節。這個過去“村名花園不長花、草棚泥房窮人家”的窮山村,如今過上了共同富裕的幸福生活。
近年來,花園村已吸引5萬多全國各地人員到花園創業、就業、生活。“花園的發展戰略和扶持創業的好政策,吸引了我們這些具有創業夢想的外鄉游子扎根于花園。”徐敬說。對于未來,他有著更長遠的憧憬和規劃:“我希望通過自己腳踏實地的工作,爭取把現在的公司做成行業認可的企業。”
記者手記
徐敬是5萬多在花園創業就業生活的“新花園人”的代表。
如今,他們已經與花園村深深相融,是建設的參與者,更是該村發展的見證者。
他們雖然口音各異,但都把自己視為真正的花園人,選擇在這座美麗的村莊生活;他們的心早已被這美麗的地方牢牢地拴住,無論順境還是逆境。